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電子化政府建設-臺灣已領先許多亞洲國家

電子化政府就是要將資通訊(ICT)技術應用於政府領域,例如戶政、文書、稅務、認證、通關貿易及資訊安全等應用,藉以提升政府服務的效率、正確性及品質。臺灣從1997年起逐步推動電子化政府以來,不論是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,或政府對民眾與企業的服務,都已經產生豐富且多元的應用實績。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的電子化政府支出有逐年成長趨勢,至2018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4,788億美元。顯示近年來,不論先進或新興國家的政府都持續的增加電子化方面的投資,以期提升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與品質。 臺灣多年來在電子化政府應用的實績屢獲國際上的肯定,並且已經具有拓展到海外的實力。根據日本早稻田大學(Waseda University)的研究,臺灣政府透過網路提供線上公眾服務(online public services)的效益與經驗,已領先許多亞洲國家。

電子化政府建設-臺灣已領先許多亞洲國家

臺灣具備多年開發及導入電子化政府的實務經驗

各國的電子化政府應用,皆因國情、地域或法規制度而有差異。一般而言,除涉及軍事國防等國家安全因素之外,從各國政府公部門之間的資訊互通,以及提供民眾與企業便利服務角度觀察,電子化政府涵蓋了極為廣泛的應用,包括政府資料交換平台、電子公文簽核、檔案管理、救災防災決策支援系統、戶政役政或警政資訊系統、入出境查驗及通關自動化系統、稅務資訊及網路報稅系統、工商管理資訊系統、防檢疫資訊系統等,還包括政府採購、交通路政、醫療衛生與全民健保、市民服務等與民眾生活福祉切身相關的服務應用。 臺灣以前瞻性規劃推動建置電子化政府,從戶政役政及醫療系統做起,至今成效斐然,累積非常多的系統規劃、開發建置及維運的經驗。其中不乏經歷社會快速發展、政府組織調整、法令修改、科技應用變遷等因素的衝擊與調整,珍貴的開發經驗非常值得相關國家及政府機構,作為電子化政府規劃及建置的參考。

臺灣具備多年開發及導入電子化政府的實務經驗

電子化政府關鍵三部份:基礎建設、應用服務、資訊安全

各國電子化政府的推展與應用,除了與國情或法規制度有關之外,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國的資訊化程度,而電子化政府應用最關鍵的三部份,分別是「基礎建設、應用服務與資訊安全」。依據資訊化開發程度由低到高的角度思考,電子化政府在基礎建設部份須著重骨幹網路、電腦機房建置,乃至先進的政府金鑰(G-PKI)、資料中心(Data Center)以及政府資料交換平台的規劃建構。 在應用服務方面,從網路類服務 (網路電話、視訊會議、電子郵件、簡易入口網站、單機應用,區域網內部應用到主動式的行動應用(APPs)、開放政府等。在資訊安全方面,則從基本的網路安全 (防火牆、防入侵)、單機安全 (防毒軟體,個人教育)、系統安全 (弱點掃描,攻防演練),到國家層級的國家資安議題 (資安會報、應變中心)等。

自動通關系統-辨視成功率98%.平均通關只要12秒

2012年臺灣幾個主要的機場已經啟用自動通關系統,分別在松山、桃園、高雄、金門等機場設置,並獲得許多的營運資料及經驗,能夠有效的提升機場的安檢監控能力,辨視成功率高達98%,有效防止境管人士闖關,同時也提升通關查驗效率,平均每個人通關時間僅需要耗費12秒,大幅提升通關速度且有效精簡人力。 臺灣藉由規劃建置與實地的服務場域運作體驗,已經將成功模式複製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際機場,日後可望藉由國際實證案例,再爭取東南亞國協或中東地區等國家的商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