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智慧醫療照護-促進照護效率.提升服務品質.降低醫療成本

隨著經濟發展、生活環境改善及醫療技術進步,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平均壽命都呈現增長趨勢。多數先進國家已經步入高齡社會,不但醫療支出持續攀升對政府財政造成壓力,同時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也愈來愈沉重。 雖然新興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還不嚴重,然而在整體人口快速成長之下,醫療需求也會隨著增加,醫療資源或醫護人員不足將成為普遍的現象。因此各國都致力於朝向居家醫材智慧化、發展遠距照護系統、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等方向努力。 對於已經邁入高齡社會的國家,使用於老年人慢性病照護或長期照護的醫療支出,是一筆可觀且持續攀升的經費,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。 展望未來,藉由遠距健康照護模式,讓照護場域不再局限於醫療或照護機構,反而是延伸至以居家為重心的照護場域,整合資通訊技術與居家醫療設備,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慢性病患或高齡者的病情,也可以再降低罹患急性重症的風險,讓亞健康族群預防保健或延遲患病年齡,即可大幅降低國家或民眾的醫療支出。

智慧醫療照護-促進照護效率.提升服務品質.降低醫療成本

臺灣醫療整合系統以ICT優勢輸出成功經驗

臺灣在資通訊產業累積堅強紮實的基礎,因應發展趨勢,整合醫材與醫療優勢,並且藉知名的全民健保制度,成功地建立複製臺灣在場域上的實證經驗,並拓展新興國家及其他地區的市場。發展策略包括虛實通路整合、擴大民眾服務接觸點、結合ICT技術,發展因地制宜、客製化的智慧醫療服務,採取跨業合作模式積極拓銷海外市場,提供整體解決方案。 透過智慧醫療照護的系統管理,未來民眾從門診報到、批價掛號、藥局領藥、影像醫學科-放射間、檢驗科-抽血櫃台等區域,都能夠運用以病患為中心的「智慧就診」服務,減少等待醫療照護的時間,從而提升民眾對就醫環境的滿意度。住院病患經常需要全天候的照護,當醫療人員不足時,要維持服務品質就成為一項艱鉅的挑戰。智慧醫療照護的概念,就是要運用資通訊技術,打造「智慧病房」,協助醫護人員簡化流程、降低疏失機率,他們就可投注更多心力照護病患,讓病患享有更優質的服務。 在醫療照護領域導入資通訊技術,可促進醫護人員的效率、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,並有助於降低醫療成本,已經成為先進國家解決醫療照護問題的重要方法,而這些解決方案及經驗,也會愈來愈受到新興國家的重視。 智慧醫療服務的發展過程,必須率先建置醫院資訊系統(HIS)、電子病歷(EMR)及醫療影像擷取與傳輸系統(PACS)等,藉由數位化科技來增進效率;其次是透過有線通訊或行動通訊等技術,讓醫療照護服務能夠克服空間障礙,而隨著雲端運算環境的逐漸成熟,未來感測技術、巨量資料分析被應用於醫療照護系統之後,促進醫療服務朝預測性(Predictive)、個人化(Personalized)、預防性(Preventive)和參與性(participatory)的4P醫療理想推進。

智慧醫療服務方案=醫材模組+系統平台加值服務

臺灣醫療照護相關廠商的專長,分別在醫療器材(血壓計、健康量測設備)、醫院醫材(整合醫療設備與應用系統)、穿戴式設備(行動裝置與醫材整合方案)等。近年來也有許多ICT業者以技術整合的方式,跨入醫療照護產業,專注於提供運動管理、健康管理、照護資訊系統、醫院管理、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服務。以長期照護應用領域為例,適當的醫療照護專業與資通訊科技的結合,將帶動相關周邊產品或服務的興起,如照護場所的建築設計、資訊產品及輔具的應用,都可以提高長期照護服務的品質與業者的長遠發展,並兼顧高齡及長期失能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生命福祉。

智慧醫療服務方案=醫材模組+系統平台加值服務